手机版 欢迎访问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漯河源汇区106亩麦苗“变身”厂房 监管部门集体失声法律很没面子

时间:2025-11-12 16:01|来源:今日头条|作者:魏强|点击:
分享到0

前不久,多家网媒披露了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陈岗村民陈某强,自2012年来铲掉麦苗非法占用耕地106亩,用于建设永久性厂房对外出租非法获利。106亩耕地硬化后建设钢构厂房,其行为已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没见哪个职能部门出来干预,陈的行为都是在大白天轰轰烈烈进行,13年了咋就硬是没有拆除?可以说陈某强一路绿灯,陈相当有面子。


违建情况

从法律层面审视,陈某强的行为已明确触碰刑责红线。刑法有规定,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即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中"数量较大"的情形,应当追究刑责。106亩的涉案面积远超入罪标准,且耕地被硬化建设永久性厂房,已造成种植条件严重毁坏,完全符合"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法定情形。法律条文的明确界定,更凸显出该违法行为长期未被追责的反常性。

媒体关注后陈自行拆除一处 水泥地上覆盖一层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在陈某强所在的源汇区监管体系为何集体失声?

农村土地监管本应形成多部门协同的治理闭环,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在此次事件中,从耕地被首次侵占、麦苗被铲毁,到厂房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长达13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部门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这种"集体失声"并非偶然。类似现象在全国绝非此一例,目前没有监管真空,只有监管失职失察,背后都有交易。最后都是纪检部门介入才真相大白,才明白是谁给了违法者面子,丢了法律的面子。

还有其他原因就是,个别地方可能存在的"选择性执法"倾向,法制观念淡薄与山东日照等地出现的"按时间分区处理违法占地"等模糊政策导向形成呼应,客观上助长了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当法律的刚性约束让位于"等待政策"的消极心态,法治权威便会在基层治理中逐渐消解。

该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106亩耕地的命运,更影响公众对法治公平的信仰。法治社会没有真空地带,谁给了违法者的面子,随着举报者坚持不懈的举报,相信有一天法袒护者都会没面子。

将继续关注。

欢迎关注《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本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38257238       新闻热线:0371-65055968

新闻服务邮箱:jxxwq2015@163.com       举报邮箱:294026926@qq.com       邮编:4670000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 (2021)3749-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0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1468       顶级国际域名证书renminshuiwen.com      豫ICP备2023000153号-1

网址:http://jingxiangxinwen.cn/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834号

镜相新闻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