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黑龙江这600人咋就这么“傻”呢?

时间:2023-03-10 16:58|来源:天涯新观察|作者:周大开|点击:
分享到0

      据中新网哈尔滨3月3日电 :2022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黑龙江省414名党政干部,因秸秆禁烧管控不力被问责;185位农民因露天焚烧秸秆及根茬残余物,被公安部门分别予以行政拘留。另外,对594处秸秆及根茬残余物露天焚烧火点责任人共处1.782亿元罚款!

微信图片_20230310152753.gif

       看完新闻,我第一个耐不住的感觉就是,骂黑龙江的这600个人(实为599人,为写文方便。请谅),干嘛就这么“傻”呢?

干部之“傻”?

      先来说说这被问责的414名党政干部,看看他们是怎么“傻”的——

      其实,他们原本不但不会被问责,而且还会被表彰,被嘉奖,被戴花,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如此这般依样画葫芦——
      联想到去年冬天,我到湖北恩施州某处乡下访友,他们那里取暖烧用的多是机制炭(把秸秆等物品用机械压榨而成)。该炭的好处是:燃烧起来无烟尘、无呛味、无污染、烧时长!
      我在想,黑龙江上述的这414名被问责的党政干部,如果他们聪明一点,早前也学上述机制炭的那些厂家,以政府名义申报立项,在当地建设一家或者多家机制炭厂——专门以秸秆为          原料,生产秸秆颗粒(固体)燃料;或者建设一座、多座秸秆大包直燃锅炉;或者招商引资,或者当地政府自办,建设秸秆发电项目,这样岂不稳收两效:

资讯.gif

      一是以上项目启动后,政府的引导加强制,可以预想,农民露天焚烧秸秆势必从此减少,最后绝迹,也就不存在党政干部因监管不力而受“牵连”被问责的憾事了。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
      二是以上项目启动后,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把秸秆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当地冬季取暖燃料问题,更关键的是,可从根本上杜绝露天焚烧秸秆乱像,可谓功德、政绩双丰收。
      可是,黑龙江被问责的414名党政干部,之前并未仿学那些机制炭生产厂家那样啊,以至于后来自己挨了“板子”,你说是不是有点傻啊?
      另外,我之所以说被问责的这414名党政干部“傻”,是因为他们对露天焚烧秸秆的疏于监管。
      试想,如果他们都像我春节前游历到西部某村时,都像村民所说那样的干部——
      一次,他们村有位农民,那天在地里刚刚点燃了一堆山火灰,不到几分钟,村里的森林防火员就骑着摩托车赶来,现场督促农民把山火灰浇灭,并用泥土覆盖。与此同时,县林业部门还对这位农民处以几百元罚款,并在全村、全镇、全县通报!

      您想想,黑龙江因农民 户外焚烧秸秆而被问责的这414名党政干部,如果在工作上也像上述事例中的村干部那样,及时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出击现场,一竿子插到底监管,并坚决果断地直接“刹车”,那么事后的问责还会发生吗?
      故此说,黑龙江上述被问责的414位党政干部,似乎真的有点“傻”啊!

农民之“傻”?

      这里所说的农民当然是特指黑龙江上述被拘留、被罚款的185位农民!

       那么,我为什么说他们有点“傻”呢?
       主要是基于如下四点:
       一是作为农户,如果他们不在露天焚烧秸秆,即可免于行政拘留和罚款,可他们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你说他们“傻”不?
       二是作为农户,如果他们出售秸秆增加收入,然后以物易物(比如换取其他的冬季取暖燃料),而不是直接在地里焚烧秸秆,结果导致“两罚”——被罚款,被拘留,不知他们这账是咋算的?

微信图片_20230310152811.gif

微信图片_20230310154826.gif

微信图片_20230310152815.gif

       三是作为农户,如果他们申建秸秆颗粒(固体)燃材厂或者建设秸秆大包直燃锅炉,完全可以获得政府补助或者奖励,可是,他们偏偏不这样做,而是直接在地里焚烧秸秆,结果导致“两罚”——被罚款,被拘留,你说他们是不是有点“傻”?

      四是个人或者几家联合,不仅可以创办一家颗粒(固体)燃材厂或者建设一个秸秆大包直燃锅炉,而且还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规避野外焚烧秸秆被拘留、被罚款的风险,如此一举多得的最利好美事,可是,上述被拘留的185位农民同胞,此前竟然都不去那样做,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这里,我们不帮他们算其他账,就单单只算经济账,185位被拘留的人,其舍利而求“烧”(直接焚烧)的做法,就极其不划算!

       据资料介绍,东北普通家庭,一年的取暖用煤要6吨左右,大约要花15000元,也就是要花掉一个东北农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

收入.gif

      我在想:还是以黑河为例,该市农民人均耕地面积33.7亩,每亩年  产生秸秆0.4吨,按户均2.62人概算,则一户每年可产生秸秆35吨多(33.7 ×  0.4 × 2.62)。

       这秸秆,按每吨平均市场价300元概算,那么平均一家农户的年总产秸秆可以售卖10000元(300元/吨  ×  35吨),可以折抵购买6吨煤炭的其中大部分开销,实现“三赢”:减少购煤开支;不野外焚烧秸秆,免了行政拘留风险;不野外焚烧秸秆,免了高额罚款!
       可是,这么好的事情,黑龙江上述185个被行政拘留的人中,此前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或者行动,宁可在露天焚烧秸秆,宁可被拘留,宁可被罚款,也不干这大赚特赚的买卖,你说他们是不是有些“傻”嘛?

秸秆.gif

 越算越觉得“傻”

       其实,这变废为宝,把秸秆作为原材料,用来生产颗粒(固体)燃料,有可行性没?效益如何?

      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我们还是以黑龙江第一产粮(麦)大县——黑河为例,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61.5万亩。
      资料介绍,粮食作物收割后,平均一亩产生秸秆0.4吨,那么黑河一年可产生秸秆1100万吨。
      而在现实中,收割后产生的大量秸秆,有将近一半被沦为废弃物或被焚烧,也就是说黑河每年有550万吨秸秆可用于生产颗粒(固体)燃料。

      如果按每1.25吨秸秆制做1吨颗粒燃料(相当于1躲煤)概算,那么上述的秸秆吨数一年可生产440万吨颗粒(固体)燃料。

手法.gif

      如果东北一个住房面积稍大点的农村家庭,一个冬天取暖平均按10吨颗粒燃料(烧煤约需6吨)概算,那么440万吨颗粒燃料,可供40万个家庭(440÷10)取暖燃烧一个冬天。如此,一年可变相为40万个家庭节省60亿元取暖购煤费(15000元/户 ×  40万户),因为一个家庭一个冬天的烧煤开支约需15000元。

      当然了,从理论上讲,黑河154万人,按平均每个家庭2.6人概算,那么全市就是59万个家庭,与上述40万个家庭的冬季取暖相比,还有近20万个家庭没有秸秆颗粒燃料可烧,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也就是从实操上说,建设专门针对农户消费的秸秆颗粒(固体)燃材厂,完全可行。

      3月9日,我专门致电黑河市工信委(局),一位女同志回说:“目前,没听说全市有秸秆颗粒(固体)生产厂家。一般的都是把秸秆用于火力发电。”

       3月10日,者就秸秆颗粒(固体)燃材厂的建设问题,专门电话咨询河北一家机械设备生产厂商,回说:“建设一座8小时生产的100吨级秸秆颗粒(固体)燃材厂,机械设备总投入在140万元左右。如果每天三班倒生产,年产可达10万吨。”

       我在想,不管在东北、华北,还是在其他产粮区,只要我们都仿照上法,都建设以秸秆为生产原材料的颗粒(固体)燃料厂,那么露天焚烧秸秆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此,因为没人在露天焚烧秸秆了,老百姓既不会被拘留了,也不会被罚款了,岂不是绝美之事?

微信图片_20230310164342.png

       如此,因为没有了老百姓到处的露天焚烧秸秆,也就没有了党政干部的监管不力,他们也不会因此被问责了!

       当然了,若采用秸秆大包直燃锅炉法,更有上述颗粒燃材生产法的同样优点!
       可是,这么好的美事,这黑龙江的600个人,此前干嘛就没一人想到呢?
       您说是真“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但愿黑龙江这600人及其以外的其他人,但愿全国其他地方类似的人,从今往后,再也不要像上述的他们那样傻了,吃一堑长一智,趋利避害,多做些利国利民利己之好事,再不要做这种露天焚烧秸秆的“三亏”之傻事:党政干部被问责、焚烧之人被拘留、多个家庭被罚款!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本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38257238       新闻热线:0371-65055968

新闻服务邮箱:jxxwq2015@163.com       举报邮箱:294026926@qq.com       邮编:4670000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 (2021)3749-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0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1468       顶级国际域名证书renminshuiwen.com      豫ICP备2023000153号-1

网址:http://jingxiangxinwen.cn/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834号

镜相新闻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