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网站



周大开
晨读时看到两篇旧文,很是感慨!
这第一篇旧文是《 人民日报 》2017年05月02日 18 版刊发的,题目叫《毛泽东重视群众来信》。
文章说,毛主席历来重视群众信访,经常拆阅群众寄给他的信件,并尽可能地回信。
针对群众信访,早在1934年,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新中国建立后,据不完全统计,仅1950年5月上旬,毛主席就亲笔回了将近80封群众来信,其中5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信。毛泽东以自己的行动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1950年11月29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向毛泽东报告了各地处理群众来信的工作情况,提出要加强对群众来信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各中央局、省委、地委设立处理信件的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并建立起登记、研究、转办、结案等必要制度。
第二天,毛主席就亲笔代中央起草了工作指示:“我们同意报告中所提意见,请你们对群众来信认真负责,加以处理,满足群众的要求。对此问题采取忽视态度的机关和个人,应改正此种不正确态度,望加检讨,并盼电复。”


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关于处理群众来信的报告》上作了长段批示。这个批语,把处理群众来信提到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的高度,强调指出“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这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认识,也成为以后党和政府对待群众来信的一个根本原则。
毛主席不仅在讲话时、回信中、批件里高度重视群众信访,而且他还常常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与老百姓认亲,听老百姓发声!
请看这第二篇旧文,题目是《毛泽东与陕北延安的父老乡亲》,刊载于2013年第9期《红广角》。


文章说,1945年的大年初一,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一起,走出机关大院,到枣园村给老百姓拜年。
毛主席拉着老人们的手,请他们坐下,递烟、让茶,还给小孩子们抓瓜子、花生、糖果……
毛主席亲切地问乡亲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机关干部和部队砍柴的时候,有没有错砍他们的树?机关的羊群吃了群众的庄稼没有?借东西还了没有?损坏东西赔了没有?机关、部队干部对老乡们的态度好不好?……
毛主席还诚恳地请乡亲们多提意见:“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只有通过批评,才能改进错误,把工作做好,革命就能早日胜利。”
时间倒回到1943年农历正月十四日下午,毛主席到延安枣园外边散步。走不多远,看见几个老农正在一起边吸烟边聊天,就朝他们走去,和和气气地拉起了家常。
谈话中,毛主席了解到他们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有两个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正月十五是他俩的生日。毛主席听了笑着说:“那很好呀,你们都是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人,应该给你们祝寿才好!”并邀请大家明天元宵节到他那里坐坐,一起贺寿。
毛泽东为24位老人祝寿

当天下午,毛泽东就开始安排给枣园老人们祝寿的事,专门派一位科长到枣园挨家挨户邀请24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又吩咐管理员第二天下午准备3桌酒菜,还要做一些又细又长的面条,再给每人准备一点礼物。
第二天下午,24个60多岁的老年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地。毛泽东赶紧迎出门外,将他们招呼到书记处的小礼堂,请大家吸烟、喝茶,向他们表示祝贺。按照传统的习惯,毛泽东请老人们吃面条,并亲自向他们敬酒。他举着酒杯对老人说:“祝你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
吃过寿饭,毛主席还给每人送了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作为贺寿的礼物,老人们个个喜得嘴都合不上了。
看完上述两篇旧文,现时的有些干部有何感想?
毛 主 席 爱 人 民

您看看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对待群众信访上,他不仅亲笔回信,而且还严厉告诫全党同志:对待群众来信,不能掉以轻心,若有忽视态度,应予改正,望加检讨!
毛主席不仅要求全党同志做到,而且他还率先垂范,带头做到。
他主动走出机关大院,到群众中去,倾听意见,收集信息,了解动态,掌握情况。
他主动请百姓进门,不怕有人行刺,为老农贺寿,与群众同乐,把咱老百姓当邻居,当朋友!
回想毛主席当年,门庭敞开着,不是咱老百姓去上访闹访,而是他邀请咱老百姓进门做客,想想都是一种荣耀,一种幸福!
再看看眼时有些地方的政府大院,公检法门厅,其他大大小小的机关大门,保安把门,咱老百姓想进去,哎呀,有点难哦!!


对照现实,反差较大。
君不见我们现时的有些干部,把咱老百姓当做“敌人”防,当做“敌人”打!
比如迁西县的某领导,面对有人提意见、举报他,便有人代劳把信访者(举报也是信访的一种形式)抓起来!

比如诸多网络和视频新闻显示:去年9月的一天,湖南某县长带着车队下乡检查工作,期间有村民跪地喊冤,该领导不仅绕行而去,不问不管,而且还令人将村民控制起来!


比如网上曾炒得火爆的吉林松原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一位领导,群众欲找上门来办事,却遭到了他的驱赶,他手指着群众称:“把辖区刑警和当兵的给我调过来,清出去”!


当然了,时不时冒出来的一件半件上述坏事例,虽然是个别地方,个别单位,个别干部的丑事烂事,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往小点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干部队伍形象;往大点说,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我在想,上述这些坏迹单位或者干部,倘若是看到前述写毛主席两篇旧文中的那些闪光事例,你们情何以堪?是感到脸红害臊,还是觉得无地自容?
您会猜到吗?

欢迎关注《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38257238 新闻热线:0371-65055968
新闻服务邮箱:jxxwq2015@163.com 举报邮箱:294026926@qq.com 邮编:4670000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 (2021)3749-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0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1468 顶级国际域名证书renminshuiwen.com 豫ICP备2023000153号-1
网址:http://jingxiangxinwe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