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平庸无能的勃列日涅夫,是怎么把赫鲁晓夫打败的?

时间:2023-05-23 11:21|来源:公众号|作者: 井外视力|点击:
分享到0

(镜相新闻转发)勃列日涅夫之前的苏联领导人名声都很大,列宁之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绝对权威,在他的领导之下苏联赢得了二战成为世界强国,甚至一度和美国平分秋色。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当政,虽然不如前任斯大林一样有所作为,但是赫鲁晓夫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也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话语权。

那么名不见经传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怎么推翻赫鲁晓夫的统治,成功上位的呢?他又真如外界传言一样软弱怕事没有主见?

1.jpg

一,赫鲁晓夫政策上的失误给了勃列日涅夫机会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大搞个人崇拜,对于当时的苏联人们而言斯大林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为了巩固政权树立威望,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他对海陆军进行大规模的裁剪,把主要经费用来研发核武器。另外他还废除了劳改以及干部终身制,并且严厉打击个人崇拜的风气。

2.jpg

赫鲁晓夫的这些政策短期来看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他的政策也触动了苏联其他当权者的利益,多数干部都对他的政策心存不满。再加上他把克里米亚半岛送给了乌克兰,也让他失去了俄罗斯老兵的支持。

1957年克里姆林宫部员会议时,就已经有不少人表达对赫鲁晓夫的不满,态度强硬的指责他政策上的失误。而此时的勃列日涅夫却选择坚定地站在了赫鲁晓夫一方,这让他赢得了赫鲁晓夫极大的信任。

让赫鲁晓夫万万没想到的是,表面上对他言听计从,一手提拔起来的“老实人”勃列日涅夫其实私下正在计划推翻他。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正在休假时接到了勃列日涅夫的电话。电话中称有紧急的事情向赫鲁晓夫请示,出于对勃列日涅夫的信任,赫鲁晓夫完全没有怀疑地返回了莫斯科,但是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批判大会。

3.jpg

首先对他发难的就是勃列日涅夫,紧接着其他干部也开始对他发起攻势,完全没有准备的赫鲁晓夫不得不被迫辞职。赫鲁晓夫下台之后,苏联急需要一位新的领导人,在多方势力的共同推举之下,勃列日涅夫成功上位。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打败强势的赫鲁晓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赫鲁晓夫政策上的失误给了勃列日涅夫机会。赫鲁晓夫的初心是希望苏联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他推行的政策却损害了众人的利益,其他当权者不得不联手推翻他。而勃列日涅夫被选中的原因,也得益于他一直以来塑造的软弱形象。

相比政治才能出色,手段强硬的赫鲁晓夫,谨小慎微的勃列日涅夫显然更符合其他人的利益需求。

4.jpg

二、真实的勃列日涅夫并不软弱

赫鲁晓夫辞职后,勃列日涅夫一改之前胆小怕事的行事作风,政治手段非常强硬。勃列日涅夫对外还是一如既往的亲和,但是对内开始不断将各方势力铲除。

晚期的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前辈斯大林、赫鲁晓夫一样致力于加强自己在苏联国内的威信,从此开始了他对苏联长达18年的统治,更是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气氛推向了极致。

5.jpg

勃列日涅夫本身的性格其实是十分复杂的,他在人前从不轻易发表言论表明自己的立场,为的就是给人一种猜测不透的感觉。这样的处事方法贯穿了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即使是在他权力的顶峰,他依然保持着警惕性。

勃列日涅夫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他知道自己没有可以比肩列宁的智慧,也没有斯大林钢铁一样不屈的意志,所以他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谨慎的性格和圆滑的处事态度是他最大的武器。

三、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毁誉参半

苏联一向主张发展重工业,虽然是世界强国,但是人们的生活并不幸福。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推行了很多有效的经济政策,大大提高了苏联人民的工资水平,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这些政策也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另外他在军事工业方面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的军事实力显著提升,核武器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

与强势的赫鲁晓夫相比,勃列日涅夫可以说是一个沉默的领导人了。在政治决策上,他擅长妥协,主张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力求各方利益都不受损害。苏联当时重工业和轻工业严重失衡急需改革,但是勃列日涅夫显然更适合做一个守成之主。

他上台之后推行的政策虽然有一部分取得了成就,但是更多的政策到最后都不了了之。而他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晚年的时候大搞个人崇拜,很多关键问题都是“一刀切政策”,这也导致了苏联国内的腐败和资源上的浪费。

6.jpg

随着苏联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苏联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前的口号已经无法约束住人们,为了满足苏联人们的需求,勃列日涅夫不得不承诺给与民众高福利。

苏联经济本身就存在问题,这种高福利表面上看有利于民众,但是长远来看政府根本负担不了如此高额的支出。高福利社会也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只是短暂地繁荣了一阵,苏联很快就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失业人数倍增,从前的泡沫被戳破之后,人们的生活反而更加艰难。

7.jpg

如果说切尔诺贝利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那么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无效政策则是苏联解体背后的关键原因。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本站律师   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38257238       新闻热线:0371-65055968

新闻服务邮箱:jxxwq2015@163.com       举报邮箱:294026926@qq.com       邮编:4670000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 (2021)3749-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0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1468       顶级国际域名证书renminshuiwen.com      豫ICP备2023000153号-1

网址:http://jingxiangxinwen.cn/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834号

镜相新闻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