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网站
2025年2月2日 23:51 重庆 镜相新闻转

解密一段聊天记录:罗磊文学热忱下的人生传奇
作者:肖华挺
2021年9月5日,在《伊犁锐角》机炮连所发布专辑的留言区,一段近六百字的深情留言赫然出现,署名上海罗磊。留言中,满溢着纯正的军垦情怀与边塞生活的神秘韵味。罗磊称,虽已远离兵团,久居都市,但机炮连的文章宛如军号重鸣,那直击心灵的兵团旋律,曾给予她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留言的关键词与机炮连心灵契合,行文风格和逻辑思维更是彰显出其不凡的军垦经历与深厚的文学底蕴。这留言的神秘与冲击力,令我急切地想要找到这位神秘的留言者,不仅是为了表达诚挚的谢意,更是渴望在文学领域向其虚心请教,一同探寻文学之美。
在浩瀚无垠的文坛中,寻觅一位性别都如迷雾般的远方写手,无疑是一场极具挑战的冒险。历经诸多曲折,我终于找到了这位神秘留言人的踪迹。
得知她已近暮年,我着实有些意外。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早在30多年前61团俱乐部那场罕见的火灾之后,她的传奇故事就在团内广为流传。1977年2月18日22时许,61团俱乐部突发大火。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俱乐部,火舌疯狂地舔舐着四周,滚滚浓烟迅速弥漫,人们的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整个空间都被恐惧和绝望所笼罩。不到半个小时,694条生命便被火魔吞噬,161人在大火中受伤致残。当时我在61团五·七干校工作,在参加一次火灾遇难亲属善后通报会时,众多信息中,有一条与她相关。当时我就想,若有机会一定要见见这位传奇的女中豪杰。后来因工作调离61团,加之工作忙碌,此事便被我深埋在记忆深处。直到这次搜寻中,线人介绍时,这段尘封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才又重新浮现。
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并添加了微信。初见她的照片,齐耳的银发在灯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辉,那明亮有神的眼睛和温婉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赋予的智慧与宁静。她内敛而沉静的气质中,透露出文学女性的独特韵味,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我怀着敬畏与感激之情,首先向她的热情留言表达了诚挚的感谢。随后,我们开启了访谈式的微聊。我试图探寻她当年的传奇故事,然而,她似乎有意回避这些过往,却对文学作品、阅读和创作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惊喜地发现,我们关注的问题竟如此相似。
谈及《伊犁锐角》和我的作品,围绕文学创作的话题,她见解独到,思维清晰而深刻,让我顿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内心深受触动。如今,征得她的同意,我将这些原汁原味的聊天记录分享给大家,在这个大数据横行的时代,这无疑是留存珍贵记忆的绝佳方式。
与上海罗磊聊天记录
杏花村(我昵称简称村):
您好!请问您是罗磊吗?
罗磊(简称罗):
是的,看到你微信昵称和图像,知道您是《伊犁锐角》的作者,咱们是61团老乡。
村:
终于联系上您了。首先向您道一声谢谢!上次您为我们机炮连的集体作品留言后,我就一直在打听您。我同学张怀林在61团上海知青群里询问了一圈,都说不知罗磊是谁。
罗:
是吗?我没有加入上海那个群。
村:
后来寻访多位61团人才把罗磊这个名字与61团火灾后,从天府之国过来的那位神秘美女对上号。
罗:
哈哈,罗磊是我笔名,只在发表作品时用。大部分人不知道。
村:
可是你的事迹却广为流传,特别是当时您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拯救”了一个深陷困境的家庭。
罗:
不好意思啊!要不是您和机炮连战友们的作品感动我并留言,我们也不会有机会见面。
村:
那场火灾后,我就听说过,有一位长得神似电影演员张瑞芳的四川女子,前来拯救了那位军哥和他的五个孩子,真的很有传奇色彩!我在团内见过那位军哥德林,他是武汉军区商丘部队集体转业来疆的。
罗:
过奖了。您刚才提到了“拯救”一词,说实话,我当时的举动,冲动的成分居多。我是看了邓普的小说《军队的女儿》,还有黄意璘饰演刘海英的改编电影《生命的火花》后,向往新疆兵团的。那时刚读完高中,我是带着《军队的女儿》踏上西行列车的,当时真的一心向往兵团,想做生活中的刘海英。准确地说,那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列车换乘。
村:
真了不起!据说大年初一晚上,军哥心疼忙碌一年、好不容易放假的妻子,主动在家照看五个孩子,想让妻子去团俱乐部放松一下。谁能想到,这竟是永别。妻子的离去让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要不是战友们悉心看护,他恐怕也随妻子去了。没想到,您当时宛如菩萨降临、仙子下凡般的举动,扭转了整个局面。
罗:
是的,往事不堪回首,现在回头看当时自己的选择,心有余悸。五个孩子老大才12岁,小五不满3岁。那个年代,邓普的作品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我当时读后只看到兵团建设者们的奋斗和伟大,忽视了现实中的残酷。
村:
说实在的,把您的故事搬上荧幕,说不定比《戈壁母亲》还要精彩,太有传奇色彩了!
罗:
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想,我从闺蜜直接接过了一个后妈的柴米油盐摊,毫不夸张地说,那次人生列车换乘,是一次生死考验。没有您写的“夕阳列车智慧换乘”(我《无声文字背后的心灵共鸣》文章中的论点)那么潇洒那么轻松愉快。
村:
谢谢你百忙中阅读我的文章并留言。不过你刚来新疆时,真难为您了。
罗:
好在兵团紧张有度的组织体系给予我很大的关爱与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子女学校那种军事化节奏的共振,还有许多文学作品的陪伴,日子过得也算利索。孩子们都长大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我和他也都老了。
村:
怪不得你在给机炮连专辑文章留言中的军垦情与军号声声的描绘写得那么亲切,感人至深。
罗:
我因为成为遇难者亲属的关系,被特批为兵团职工,成为军垦战士的一员,是我人生身份的一次转换,我非常珍惜也深感荣耀。我喜欢兵团节奏明快的生活。在上海看到来自家乡机炮连的文章当时非常激动,所以阅后随机发送了留言。
村:
我80年代初工作离开61团一晃几十年,对那里情况了解不多,这次打探有关你的情况,才知道你改开后去了首府开办销售公司,后来又转战大都市上海。你真的不愧是女中豪杰!
罗:
感谢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灵活政策,也给了兵团职工很大的自由度,针对我自己面临的情况走出来奔向市场摆脱对团场基层组织的依赖,更适合个人与减轻组织负担的实际情况,所以下了海。读了你的《无声文字背后的心灵共鸣》一文,仔细思索我一路走来,无声文字背后的支撑力量不可小视。这方面我们有同感。
村:
怎么讲?
罗:
简单说,当时踏上西行列车是读了邓普的书,改开后东进是读了巴菲特和凯恩斯的经济著作,原本是去乌市参加证券公司的,因为资本操作实在太复杂,实力有限很难掌控,后来又读了华荣的《至尊狐狸:中国股市精英最优套利战术》决定放弃股票开办了销售公司。
村:
你的人生真的很精彩,很具传奇色彩!
罗:
谢谢夸奖,不过与“夕阳列车智慧换乘”那样尽得智慧精髓还相差甚远。至少不像我一生所行带有许多盲目性,好在都过来了!你提出的“智慧换乘”概念,对我触动很大。
村:
是吗,人生列车“智慧换乘”,这是我拜读《伊犁锐角》许多作品后得出的感悟。如果没有那些触动灵魂的文字相伴,这个想法可能会显得生硬、牵强。主要针对夕阳群体被边缘化、精神空虚、健康状况日益下滑提出一种自我防护理念,带有劝学的意味。要是能从这个角度反思,联想到年轻人也存在智慧换乘的情况,那就算是二次创作的升华了。这个升华是从留言区那些灵动文字中受到的启发。
罗:
是的,感觉咱们这次聊天这种互动和留言互动有着同样积极的意义,那么给作品的二次创作主题带来升华也是必然的。之前拜读您的《无声文字背后的心灵共鸣》,看到留言区几十位朋友的精妙评论,我内心激动不已,他们对文章的分析,深得我心,仿佛说出了我心底隐藏的想法!
村:
非常感谢你的鼓励!实不相瞒,此次创作时间紧迫。要不是《伊犁锐角》的编辑“天下白”来电催稿,虽然已有构思,我本打算读完《追问》一书再写这篇文章。那样一来,文章或许会更灵动鲜活,文字更具温度,层次更分明,留言区也会更加热烈。
罗:
是的,从你的文章里得知你阅读较为广泛,你的文字里都有那些书的影子。
村:
要是你知道这些留言者的身份,估计也会像我一样激动得彻夜难眠。读着那些炽热的文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们热切的目光,仿佛触摸到了“锐角人”宽厚的胸膛。
罗:
在你《青春万岁~肖华挺与他的机炮连战友》一文的留言中,我看到就已有他们的名字。
对了,点击伊犁锐角时间,显示出的阅读量和文章下沿那组数字让我震惊了,那个留言数是95份都快接近100了。这在我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里是少有的留言量。
村:
这个数字里包含了作者本人的答谢回复。是的,仅从文字量化上看已经让我激动不已,我的文章不足6000字,而留言文字竟达到一万多字,超过一倍多。说它是作品的二次创作与再次升华一点都不过分,但这个奇迹不是我个人,而是《伊犁锐角》编辑部全体、广大平台读者共同共鸣的结晶。
罗:
您知道吗?我读了许多《伊犁锐角》的文章,发现留言人身份十分丰富!这阵容,每一个发言者的文字,都有自己的角度与高度,甚至折射出了他们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他们的感观是比较丰富多彩的。的确他们是用真情真心实意写下的每一个文字。
村:
这令我感动万分,所以我一一做了回复以示谢意。
罗:
我注意到了留言区的互动。从你们作品的互动中,我仿佛看到了伊犁版的《军队的女儿》,那片充满魅力的山水间,又好似《射雕英雄传》的世界。里面所描写的红军团、亮剑团、工建团,与伊犁那极具劲道的美酒相互映衬,满是英雄本色,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村:
真没想到,你对咱们伊犁文坛的印象如此之好!说起来,他们和广大读者,都是我的老师。
罗:
看得出来,你是打心底热爱文学,也敬重每一位创作者与读者。我顺便问一嘴,这么多文章里,有没有你不喜欢的作品或者作者呢?
村:(片刻)
不喜欢的作品确实有,即使在伊犁锐角十全十美的作品是没有的。有轻视读者之嫌的作品,读完之后又觉得浪费了宝贵时间。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付出,每一位读者都值得被尊重,作者在动笔之时就能真诚袒露心声,因为你面对的是千百位为你文字将要付出时间的人。但是我钟情于题材与中心思想。
罗:
没错,看你平时的诸多留言就能知道,你钟情于军垦题材、充满烟火气的原生态作品。在伊犁锐角文坛,这类带着军垦热血、英雄气概的创作可不少。这就好比前些日子,有国际魔术师在上海表演“美女大变雄狮”,那场面极为震撼,让大家惊叹不已。可一旦揭秘是用高科技伪装的,再看就索然无味,毕竟,欺骗只有一回,作品得靠真材实料。
村:
这些问题你看得挺透彻。
罗:
与61团的人聊过之后,从留言里我知道了阿力玛里那个方向的人,像机炮连首任上士孙志富、文书张怀林、武汉芳芳、武汉小余,老梁主任的儿子梁贵,当然还有武汉军区转业军人的后代单月兰、杜文芝、杜醒友等,伊犁河谷诗人“爱你没商量”,还有丁丁与李国利老师,最显眼的还是编辑部的大咖以及编辑部的顾问名单里,他们文章写得都很棒,给你的留言更是动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如“其文字风格清秀,如春日微风,滿是清新与雅致,真诚无伪,似暗夜星光直抵灵魂”“驾驭文字能力游刃有余”“善于运用文学语言表达思想的人”啦等等
村:
是的,读着那些火热的文字就像捧到最高奖赏的金牌那样激动得热泪盈眶。
罗:
看他们的精妙留言和你的亲切回复都亲切得像是老熟人老朋友?
村:
是好友,不过大部分人只是在伊犁锐角平台文字上熟悉的,我在伊犁工作几十载也许见过面,有些但对不上号。
罗:
读《伊犁锐角》不知道“大侠”的名字,就是没有上留言栏?
村:
是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大侠的点评,每一篇点评文字写得都好,有温度很暖心。
罗:
才知道她还有天下白、冯磊都在工建团工作过。
村:
工建团名气很大,工建团团部在拜什墩。那是一块风水宝地。
罗:
是的,我正在阅读冯磊的《筑路时光》与《重走国防公路0603线》纪实小说很感人,咱兵团人了不起修路架桥,开荒种地,保边巡逻。天下白的散文写得很有分量。新疆如果没有兵团人的守护很难想象是啥样。
村:
他们文如其人都很优秀,给我的留言感觉都过奖了!用伟人那句话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自己能吃几碗饭心里最清楚。我参加工作前是初中老三届毕业生,接受再教育后,其他学历都是入警后带薪进修获得的。在自治区人民警校、新疆政法学院以及公安大学进修时,我都怀着十万分的感恩之心去学习。
罗:
有这些经历为你提出的夕阳列车换乘问题打了铺垫,我特别认同,其实这作为一个夕阳时刻的事件性问题被你提到了理论高度上来了,有很大程度的研究价值是吗?
村:
是的!人生前行不同阶段,前行步伐节奏不同,换乘不同的车型车速是必然的,事实上人生列车面临选择太多,大部分人不操心随大流,智慧选择非常重要,选择不好结局是悲剧,选择好了就是喜剧。
罗:
唉,从你的文章中加深了我的悟性,当然文字、文学的力量也不是今天才摸到的,实话说我当年能读书到那个程度除了父亲千方百计支持外,我自己的坚持是很重要的。记得好像你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可以没有牛奶、面包但不可以没有精神食粮,这话讲得好!其实我在许多年前在苏轼的文字中就读到了:他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字,以“肉”喻物质,以“竹”喻精神追求,体现了其对精神境界和高雅情趣的重视。
村:
是的,雨果也曾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意思是书籍对于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同精神食粮一般滋养着人们的内心。
罗:
叶圣陶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强调书籍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村:
这世间能言出文字珍贵无比的人,说明他们已窥见文字潜藏的强大灵力。这灵力仿若沉睡的巨兽,一旦被唤醒并掌控,便如同人生插上了羽翼,可直上青云。
罗:
可是当前确有那一个个青春正好、如花似玉的姑娘,还有那身姿挺拔、相貌堂堂的儿郎,却将大把的闲暇时光耗费在手机追剧的慵懒里,或是在世俗的忙碌中,只为挣得那散落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细碎银两。他们似乎尚未察觉,若肯每日匀出片刻,静下心来,一头扎进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耐着性子,一页页翻过,在字里行间细心摸索,如在暗夜中探寻宝藏。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会寻得那隐匿于重重知识迷雾后的微光,手握开启智慧之门的密钥,自此为人生觅得更多可能,而非在眼前的苟且中徒然徘徊,想来,实在令人叹惋。
村:(我趁机话题重拾)
对了那五个孩子现在情况如何?
罗:
都已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都已身为人父、人母。
村:
这就是你的功劳呀!
罗:
但我最不甘心的是他们都没有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业。后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我那时在首府承办公司,业务实在太忙,再说也都不在一起,这也许是客观原因。实话说没太在意无声文字背后的心灵共鸣,正因那些经历并有了这长时间的思考,所以对你的这篇文章反应较敏感。相比之下,对他们的读书与学习抓得不到位,至今他们都还在艰难的生活底层挣扎着,这与我最初的初心还是有些距离的。我已将你的作品以及《伊犁锐角》各位作家的作品推荐给他们了,希望这些充满力量的文字能在他们的人生中掀起一些波澜,给他们带去新的启发和希望 。
(此刻我听到她手机那头有轻音乐飘来)
罗:
不好意思,新疆人不能说,这不我家小五来电话了,我先接一下。
村:
好的。
接完孩子电话她回话说,孩子小四、小五已经从乌市来上海,中途在福州转机。
我想,此时刚好是母亲节前夕,孩子来探望这位恩深似海的母亲了。其可能有许多团聚的准备事要做,就建议暂停聊天,至于其他还需探寻的问题只能留给日后再说,这次聊天就此结束。
放下微烫的手机,此刻,我的思绪不由飘回到1977年2月18日那场如噩梦般惨痛的灾难,滚滚浓烟与凄厉呼喊仿佛仍在耳畔。军哥的妻子不幸在大火中丧生,徒留五个年幼孩童,他们眼中的惊恐与无助刺痛人心,最大的才十二岁,最小的还不满四岁。军哥是1964年从武汉军区商丘部队转业至边疆,本憧憬着安稳生活,却突遭此沉重打击,一时间,生活被绝望的阴霾笼罩。
而那时,远在重庆市的罗磊从61团回来探亲的一位远亲那听闻此事,(而这位远亲就是火灾中失去妻子军哥德林一起转业来疆的战友),内心深受触动。没有丝毫犹豫,她决然冲破家人的重重阻拦,孤身一人奔赴而来,勇敢地挑起照顾这个破碎家庭的重担,以柔弱之躯,成为五个孩子的母亲。此后漫长且艰难的岁月里,她凭借着钢铁般的毅力,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用无私的爱为孩子们筑起温暖港湾,悉心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
改开的春风吹来机遇,她紧紧抓住,带着孩子奔赴乌鲁木齐,白手起家成立销售公司。创业之路荆棘丛生,资金短缺、客源稀少、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她从未有过退缩之意,咬着牙,迎着困难一路向前,只为给孩子们拼出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至少能够完成应有的学业。寒来暑往,孩子们终于成家立业,她也并未停歇,顺着思路她又辗转上海,开启人生新篇。
这段非凡经历,无疑是罗磊人生浓墨重彩的乐章,也如同一束光照进我的心间,深深触动了我。它将人性中最璀璨的光芒——善良、勇敢与担当,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在与罗磊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畅游文学海洋,领略作品魅力,也从彼此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里,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合上与罗磊的聊天记录,那些文字仿佛都化作了有温度的生命。她的人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从初到兵团的青涩与果敢,到面对生活困境的坚韧不拔,再到与文学相伴的深沉与思索,罗磊用她的经历诠释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不仅是对她过往故事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总在追寻着什么,而罗磊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并非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善良、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希望这份珍贵的记忆,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能勇敢地做出智慧的抉择,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本期编辑:文静
简介:肖华挺,热爱作者阅读。退休前曾任霍城垦区公安局局长、新疆兵团第四师公安局副局长。退休后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感悟。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38257238 新闻热线:0371-65055968
新闻服务邮箱:jxxwq2015@163.com 举报邮箱:294026926@qq.com 邮编:4670000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 (2021)3749-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0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1468 顶级国际域名证书renminshuiwen.com 豫ICP备2023000153号-1
网址:http://jingxiangxinwe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