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约拉老人在医院
陈约拉老人的遭遇绝非孤例。在国家三令五申严禁违法强拆的今天,为何基层暴力强拆仍然屡禁不止?一个经营了三十多年的农业设施,在没有任何通知和沟通的情况下被夷为平地,这样的行为已经突破了法律的底线。《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更不必说,蔬菜大棚作为农业设施,其合法性及补偿问题更应审慎对待。

强拆的铲车
七旬老人昏厥倒地的一幕,刺痛着每个人的良知。当执法不再以人民为中心,当发展不惜以牺牲最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陈约拉老人响应政府号召脱贫致富建造大棚时,今天的强拆者们可能还未出生;三十多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拆的结局。这样的反差,让人不禁要问:基层治理的温情何在?法治社会的底线何在?

强拆前大棚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让他们的生计在铲车下化为乌有。中央一再强调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杜绝违法强拆,但政策在基层执行中的“最后一公里”为何如此艰难?当镇村两级干部带领执法队伍实施强拆时,他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法律条文,还是权力任性?
这起事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行政违法范畴,上升为对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严峻考验。它不仅关乎一位老人的命运,更关乎千千万万农民对法治的信仰。如果连最基本的财产权利都得不到保障,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又如何能够实现?

强拆后满目苍夷
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给陈约拉老人一个公正的交代,也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法治中国不容暴力强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只有让每一位公民都在法治的阳光下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社会的和谐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老人含泪泣血的举报,应当成为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又一股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反复上演了。
如有侵权或信息不实即删





南阳监狱驻狱检察官选择性监督引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