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网站
南召县村民的实名举报,将乡村治理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再次推至前台:如何确保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举报信中反复提到的“账目不公开”、“政府一直不查”、“存在保护伞”,尖锐地指向了信息公开的缺失与监督机制的失灵。这起事件,已然超越了个人纠纷的范畴,成为检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典型案例。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举报信的核心争议点,大多与信息不透明直接相关。巨额集体资金流向成谜、土地平整项目收支账本成“黑箱”、黄金数量上报与实际情况天差地别、历年征地补偿款下落不明……所有这些疑问,都因“不公开”而发酵、因“不调查”而激化。如果相关账目、流程、决策能够及时、全面地向村民公开,接受内部监督,很多误解或许可以避免,即便存在问题也能及早发现和纠正。然而,现状却是村民需要通过持续上访、网络举报这种外部施压的方式来寻求真相,这本身就说明了内部监督渠道可能存在堵塞。


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举报信中直指的“保护伞”问题。当村民的合理质疑在基层屡屡碰壁,当明显的疑点得不到有效调查时,公众难免会产生是否存在某种力量在背后运作、包庇甚至纵容的联想。这种联想,无论最终是否被证实,其本身就在持续消耗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破除“保护伞”疑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上级权威部门的直接介入和彻查,并且过程与结果都要最大限度地公开。必须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公正的法律程序,来证明没有任何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没有任何“关系网”能够阻挡正义的调查。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清廉的村务、透明的管理、干群之间的互信,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石。南召县的这起举报事件,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它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必须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主动出击、快查快办。同时,要完善对基层小微权力的制约机制,从源头上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
回应吴丰才、吴远克两位举报人的,不应是沉默或推诿,而应是一场雷霆万钧、水落石出的公正调查。以此案为契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公信力的重塑,方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赢得民心的长远之道。
欢迎关注《镜相新闻》jingxiangxinwen.cn
如有侵权或信息不实即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38257238 新闻热线:0371-65055968
新闻服务邮箱:jxxwq2015@163.com 举报邮箱:294026926@qq.com 邮编:4670000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 (2021)3749-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0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1468 顶级国际域名证书renminshuiwen.com 豫ICP备2023000153号-1
网址:http://jingxiangxinwen.cn/